Skip to content

气味与健康的实用指南:嗅觉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原文标题:Dr. Noam Sobel- How Smells Influence Our Hormones, Health & Behavior

原文链接:https://www.hubermanlab.com/episode/dr-noam-sobel-how-smells-influence-our-hormones-health-and-behavior

确定行动指南

核心建议

  1. 嗅觉训练可帮助恢复失去的嗅觉能力:如果您经历了COVID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嗅觉丧失,每天有意识地闻不同气味(如柠檬、玫瑰、丁香、桉树)可能帮助恢复。研究表明,这种"用进废退"的嗅觉训练对嗅觉恢复有显著效果。

  2. 监测您的鼻腔循环作为健康指标:通过按压一侧鼻孔并吸气,然后对另一侧重复此操作,注意气流差异。这种每2.5小时左右交替的鼻腔循环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可能是某些健康问题的早期指标。

  3. 优先通过鼻子而非口腔呼吸:鼻腔呼吸不仅能减少感染,还能增强认知功能。研究显示,鼻腔吸气阶段的认知表现明显优于呼气阶段,这种效应在口腔呼吸时不明显。

  4. 重视嗅觉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预警信号:嗅觉丧失可能是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征兆,甚至可能提前10年出现。如果您的嗅觉能力在短时间内显著下降,应考虑就医咨询。

  5. 认识并尊重气味在社交互动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我们无意识地通过气味识别和选择朋友与伴侣。对于亲密关系,共同活动过程中的自然体味交流可能比人工香水更重要。

实施要点

  • 嗅觉训练方法:选择4-6种不同的强烈气味,每天花15分钟有意识地闻这些气味。每种气味闻10-20秒,专注于气味的特质和记忆。

  • 鼻腔循环检测:早晨和晚上各测量一次鼻腔气流差异,如发现显著变化(如一侧长期堵塞),可作为健康监测的参考点。

  • 应对嗅觉丧失:嗅觉丧失后应在1-1.5年内寻求恢复,超过这个时间框架恢复的几率大幅降低。除了嗅觉训练,可咨询医生关于α-硫辛酸等辅助治疗的可能性。

  • 社交互动中的气味意识:握手后避免立即触摸面部(研究显示这是一种常见但无意识的嗅闻行为)。在亲密关系中,尊重并注意体味在情感连接中的自然作用。

  • 辅助感官判断:做决策时,不要忽视嗅觉提供的信息。研究表明,在选择食物和亲密伴侣时,我们往往更依赖嗅觉而非视觉信息。

核心解析

关键机制

  1. 嗅觉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气味分子通过鼻腔进入,与嗅上皮中约700万个感受器(约350种不同类型)相互作用,产生神经信号。这些信号通过嗅神经传到嗅球,然后传递到大脑的多个区域,包括与记忆和情绪相关的区域。

  2. 鼻腔循环与自主神经系统:鼻腔循环是左右鼻孔气流交替变化的现象,反映了交感神经系统(警觉、激活)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放松、消化)之间的平衡。这一循环约每2.5小时变化一次,在睡眠中尤为明显。

  3. 嗅觉与记忆的特殊联系:嗅觉信息只需两个突触就能到达海马体(记忆中心),使嗅觉记忆特别强大和持久。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气味能唤起如此生动的童年记忆。

  4. 眼泪的化学信号作用:女性情绪眼泪含有能影响男性生理的化学物质,研究显示男性闻到女性眼泪后,游离睾酮水平会降低约14%,脑活动减弱,攻击性行为也随之减少。

  5. 婴儿头部气味的影响:婴儿头部释放的己十六醛(hexadecanal)能使男性攻击性降低而使女性攻击性增加,这可能是一种进化机制,保护婴儿免受潜在的父系攻击并增强母系保护。

共识发现

  1. 人类嗅觉能力极其出色:尽管常被低估,人类实际上拥有惊人的嗅觉灵敏度。我们能在十亿分之一的浓度下检测某些气味,效果远超任何现有机器。这打破了人类嗅觉能力弱的常见误解。

  2. 嗅觉在社交互动中的关键作用:研究一致表明,我们通过气味传递和接收有关健康状况、情绪状态和遗传兼容性的信息。"点击友谊"(迅速建立的亲密关系)往往出现在体味相似的人之间。

  3. 嗅觉训练对嗅觉恢复的有效性:多项研究证实,有目的的嗅觉训练能有效促进嗅觉丧失后的恢复。相比药物干预,这种非侵入性方法有更强的证据支持。

  4. 嗅觉系统的神经再生能力:嗅神经元是成人大脑中少数能系统性再生的神经元,这使得嗅觉系统在损伤后有恢复的可能,前提是损伤不是完全性的。

  5. 嗅觉丧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联:多项研究确认,嗅觉丧失是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标志,可能比其他症状提前多年出现。

深入视角

不确定区域

  1. 月经周期同步现象:虽然有研究表明共同生活的女性可能通过气味信号使月经周期同步,但这一现象的证据仍有争议。早期研究报告了这种效应,但后续研究难以可靠复制,目前科学界对此存在分歧。

  2. 人类犁鼻器(副嗅觉系统)的功能:传统观点认为人类的犁鼻器(雅各布森器官)是退化的、无功能的结构。然而,由于研究有限且主要基于尸检材料,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一结论可能过早,其功能状态值得进一步探索。

  3. "布鲁斯效应"在人类中的存在:虽然研究发现,经历不明原因反复流产的女性在识别配偶气味和对陌生男性气味的大脑反应上有显著差异,但这一现象是否类似于啮齿类动物中的"布鲁斯效应"(闻到非父亲雄性气味导致流产)尚不明确。

  4. 嗅觉与营养感知的关系:虽然有理由相信气味可能传递食物的营养价值信息,但这一假设的系统性研究有限。这可能是理解加工食品与天然食品感知差异的重要领域。

  5. 人工合成的气味与天然气味的等效性:虽然研究表明可以创造分子结构完全不同但气味相同的"气味异构体",但这些合成气味是否能完全复制天然气味的所有生理和心理效应尚未完全明确。

思维扩展

  1. 嗅觉数字化的潜力:随着技术进步,通过互联网传输和再现气味的能力正在发展。这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通信方式,从视频通话加入气味元素,到远程医疗诊断,甚至通过气味匹配改进交友应用。

  2. 鼻腔循环作为健康监测工具:鼻腔循环提供了一个非侵入性窗口来观察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未来可能开发出便携式设备来监测这一循环变化,为包括ADHD在内的多种疾病提供诊断支持。

  3. 眼泪作为情绪调节的生物工具:理解眼泪的化学信号作用可能为开发新型情绪调节方法开辟道路,如利用眼泪中的成分创造能降低攻击性和焦虑的治疗剂。

  4. 气味在身体自我认知中的作用:我们经常闻自己的气味(自我采样),这可能是重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机制。深入理解这一行为可能有助于改善身体意识和心理健康。

  5. 嗅觉训练的广泛应用潜力:除了恢复失去的嗅觉,有目的的嗅觉训练可能有助于增强正常人的嗅觉能力,甚至可能对某些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值得探索的领域。

个性化考量

  1. 嗅觉敏感度的个体差异:尽管整体上人们对气味的感知相似(相关性约0.8),个体间仍存在显著差异。约10%的气味会引起明显的偏好差异,如有些人喜欢香菜气味而另一些人厌恶它。了解自己的嗅觉特点可能有助于个性化生活环境。

  2. 先天性嗅觉丧失(无嗅症):约0.5%的人口出生即缺乏嗅觉,但平均直到14岁才被诊断。这可能影响社交互动、寿命和内分泌系统。如果您怀疑自己或孩子可能有嗅觉问题,应寻求专业评估。

  3. 对气味的情感反应:某些人(约5-8%)对情感叙事反应强烈,更容易被悲伤电影场景等刺激引发强烈情绪和产生眼泪。这种特质可能与更敏感的化学信号感知有关。

  4. 鼻腔循环与认知任务表现:研究表明,吸气阶段的视觉空间任务表现优于呼气阶段。了解自己的鼻腔循环模式可能有助于安排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

  5. 情感眼泪的个体差异:能够轻易流泪的人在实验室环境中约占5-8%,这可能反映了对情绪刺激的特殊敏感性。这一特质既非好也非坏,但了解它可能有助于个人情绪管理。

这份实用指南不仅总结了气味与健康的关键科学发现,还提供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动建议。从恢复嗅觉的训练方法到利用鼻腔循环监测健康,从理解社交互动中的气味角色到识别可能的健康警示信号,这些基于证据的建议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利用嗅觉这一重要但常被忽视的感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