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女性健康与训练实用指南:营养、力量与荷尔蒙平衡

原文标题:Dr. Stacy Sims- Female-Specific Exercise & Nutrition for Health, Performance & Longevity

原文链接:https://www.hubermanlab.com/episode/dr-stacy-sims-female-specific-exercise-nutrition-for-health-performance-longevity

确定行动指南

核心建议

  1. 营养优先于空腹训练:女性应避免空腹训练,在锻炼前至少摄入15克蛋白质和少量碳水化合物(如蛋白粉+杏仁奶),这能减轻皮质醇压力、维持血糖稳定并提高训练质量。

  2. 增加蛋白质摄入:生育年龄女性应在训练后45分钟内摄入约35克优质蛋白质;更年期前后女性需要40-60克。每日总蛋白质摄入目标应为每磅体重1.1-1.2克(约每公斤2.3克)。

  3. 优化抗阻训练:每周进行3-4次抗阻训练,在生殖年龄阶段(20-40岁)可训练至力竭;40岁后应改为较重重量、较少重复次数的训练模式,以维持肌肉力量和神经刺激。

  4. 极化训练模式:避免长时间中等强度训练(如常规有氧课程),而应采用"极化训练"模式—结合高强度间歇训练(最大努力30秒,休息2-3分钟,重复3-5次)和低强度恢复活动(如步行)。

  5. 更年期前后增加负重:40-50岁女性应重点加强力量训练,特别是复合动作(深蹲、硬拉等),以抵消雌激素下降对力量的影响,保持肌肉功能和认知健康。

实施要点

  • 训练后恢复:女性训练后恢复窗口较短(约60分钟内),比男性(约3小时)更需要及时补充营养。

  • 每周运动安排:最佳组合为3-4次抗阻训练,加1-2次真正的高强度间歇训练(短时间最大努力,充分恢复),其余时间进行低强度活动如步行。

  • 训练后桑拿增强效果:训练后立即进入桑拿30分钟可刺激血容量增加,改善训练适应能力(桑拿温度控制在60-80°C,适度脱水后慢慢补充水分)。

  • 考虑月经周期调整训练:低激素期(月经第一天至排卵)通常更适合高强度训练;黄体期(排卵后至下次月经前)需增加碳水和蛋白质摄入以维持能量水平。

  • 50岁以上女性重点训练:结合跳跃训练(每周3次,每次10分钟)、重量训练和短距冲刺间歇训练,能显著改善骨密度、力量和代谢健康。

核心解析

关键机制

  1. 女性的代谢特性:女性拥有更多氧化型肌纤维,本身就比男性更具代谢灵活性。空腹训练会增加皮质醇水平而不会带来额外益处,反而可能扰乱荷尔蒙平衡。

  2. Kisspeptin神经元作用:女性大脑中有两个区域的Kisspeptin神经元(而男性只有一个),分别控制食欲与促黄体激素,以及雌激素与甲状腺功能。空腹状态会下调这些神经元活动,影响内分泌系统。

  3. 雌激素的力量促进作用:雌激素对女性的力量和肌肉功能至关重要(类似于男性的睾酮)。随着更年期雌激素下降,需要通过较重的抗阻训练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弥补雌激素减少的影响。

  4. 真正高强度的激素效应:真正的高强度训练(最大努力30秒)能促进训练后的生长激素和睾酮释放,这些荷尔蒙能降低皮质醇水平。中等强度训练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共识发现

  1. 空腹训练不会增加脂肪燃烧:研究证实,虽然空腹训练可能增加脂肪作为燃料的比例,但在总体脂肪损失方面与非空腹训练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2. 传统有氧课程的局限性:许多流行的有氧课程(如橙理论、灵魂单车等)将女性限制在中等强度区间,会增加皮质醇但不足以激发后训练生长激素和睾酮反应,尤其不适合40岁以上女性。

  3. 女性训练强度与动机:多项研究表明,女性在低激素期(月经第一天至排卵)通常对压力更具适应性,更适合高强度训练;而黄体期需要更多营养支持以维持相同的训练强度。

  4. 跳跃训练对骨密度的关键作用:50岁以上女性进行每周三次、每次10分钟的跳跃训练,4个月内可将骨质疏松状态改善至正常骨密度。这对抵消绝经期约三分之一的骨质流失至关重要。

  5. 桑拿比冷水浴更适合女性:芬兰桑拿暴露(60-80°C)对女性的代谢控制、胰岛素敏感性和热潮红管理更有益。冷水浴如使用,水温应保持在约16°C(55-56°F),避免过冷。

深入视角

不确定区域

  1. 口服避孕药的影响:口服避孕药会对女性的训练适应性和炎症反应产生各种影响,但由于激素配方多样,很难做出一般性结论。第四代孕激素可能对情绪有积极影响,第三代可能有助于速度和力量,但需更多研究。

  2. 月经周期追踪的个体差异:虽然低激素期(月经开始至排卵)通常更适合高强度训练,但每位女性都应追踪自己的周期和模式,因为个体差异很大,不是每个周期都会排卵(一年中可能有4-5个无排卵周期)。

  3. 冷水浴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初步研究表明,在排卵期和随后10天进行冷水浴可能有助于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炎症反应,但这一领域需要更多研究。

  4. 分泌型强化物质的适用性:诸如诗诗兰朵(Shisandra)等适应原植物可能有助于提高女性的注意力、调节多巴胺和血清素,但个体反应可能有很大差异,尚需更多研究。

思维扩展

  1. 女性饮食思维转变:女性长期受到"少吃、占据更少空间"的社会文化影响,需要重新认识摄入足够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对训练恢复和表现的重要性。

  2. 月经液作为诊断工具:月经液并非简单的废弃物,而是内分泌和子宫内膜健康的重要指标。新研究正在探索利用月经液诊断HPV、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可能性。

  3. 女性体育历史视角:女性在高强度训练中闭经曾被视为"像男性"的积极信号,这反映了体育起源于男性力量和攻击性展示的历史背景。现代观点认识到,适当营养下的高强度训练不会导致月经紊乱。

  4. 从美学转向功能训练:大多数健身行业仍以美学和体型为中心,但最佳训练应关注肌肉内GLUT4门户增加、线粒体水平的抗炎反应等表观遗传变化,这些对50-90岁时的独立生活和认知健康至关重要。

个性化考量

  1. 热水浴vs冷水浴:女性通常对热刺激反应更一致,而冷水浴应避免过冷(建议16°C/55-56°F)。对于热潮红问题,定期桑拿浴反而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温度控制中心改善症状。

  2. 心率自变异性在女性中的局限性:由于黄体期自主神经系统会发生变化,女性不应过度依赖心率变异性指标来评估恢复状态。更应关注主观感受和10分钟训练规则(开始10分钟后评估是否继续)。

  3. 铁补充的周期性需求:担心铁储备低的女性应从月经第一天开始,每隔一天补充铁剂,持续10天。铁蛋白水平应维持在50左右,即使医生认为20-25是"正常范围"。

  4. 生活平衡原则:营养应遵循80-20原则—80%时间遵循以全食物为基础的饮食,20%留给"生活",包括适量享受巧克力或威士忌等。强调多样化的植物性食物和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5. 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尤其对20-40岁女性,选择自己喜欢且能持续的运动形式至关重要。抗阻训练和产生乳酸的高强度活动最为关键,但具体形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