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男性性健康的实用行动指南

原始文件:#260 ‒ Men’s Sexual Health: why it matters, what can go wrong, and how to fix it | Mohit Khera, M.D., M.B.A., M.P.H. - Peter Attia (3_20_2025 9:42:19 PM).md

原文链接:https://peterattiamd.com/mohitkhera/

确定行动指南

核心建议(强证据支持)

  1. 重视勃起功能障碍(ED)作为健康警示信号:ED不仅是性功能问题,更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指标。若出现ED,除寻求性功能治疗外,还应评估心血管健康。研究显示,出现ED的男性有15%在7年内会经历心脏病或中风。

  2. 采用"四大支柱"改善性功能:多项研究证实,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运动、保证睡眠和减轻压力,可显著改善勃起质量。即使仅专注改善这四项中的一项,也能带来明显效果。

  3. 日常服用小剂量他达拉非(Cialis)预防ED恶化:当出现轻度ED时,每日服用5mg他达拉非不仅能解决当前问题,还能预防阴茎海绵体肌肉萎缩,维持组织健康。这是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4. 坚持"使用它,否则会失去它"原则:定期勃起和性活动对阴茎组织健康至关重要,可为组织提供氧气并防止肌肉萎缩。缺乏使用会导致阴茎肌肉萎缩,进而加重ED。

  5. 勃起持续4小时以上应立即就医:持续勃起超过4小时需立即前往急诊,超过36小时恢复几率极低。不要因尴尬延误就医,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实施要点

  • ED药物使用:如选择PDE5抑制剂(如万艾可、希爱力),考虑每日低剂量(5mg)服用比需要时服用更有利于组织健康。这些药物现已有便宜的仿制药选择。

  • 生活方式干预首选:在尝试药物治疗前,首先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吸烟)可能就能改善ED。一项研究显示,仅通过饮食和运动,受试者在IIEF评分上平均提高了3分。

  • 医疗求助不应拖延:调查显示50%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不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51%不告诉医生,44%不告诉伴侣。不要因尴尬而延误治疗。

  • 睾酮治疗决策:如考虑睾酮替代治疗,应基于症状而非仅仅是睾酮数值决定。睾酮替代会抑制内源性睾酮生成,可能需要终身服用,因此应谨慎决定。

  • 阴茎弯曲症(Peyronie)处理:若弯曲角度<60度且无疼痛,可考虑保守治疗;若弯曲>60度或有明显疼痛,应寻求专业帮助。可用拉伸装置或胶原酶注射治疗。

核心解析

关键机制

  1. 勃起的生理过程:勃起始于副交感神经释放一氧化氮(NO),导致cGMP增加,使平滑肌放松,血管扩张,使血液流入并充盈阴茎海绵体。PDE5抑制剂通过阻断分解cGMP的酶而维持勃起状态。

  2. ED与心血管疾病的共同路径:内皮功能障碍是ED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链接。改善内皮功能可同时改善两者。这解释了为什么改善心血管健康能改善性功能。

  3. 睾酮的生理作用:睾酮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性功能:促进一氧化氮合成、维持阴茎肌肉健康、影响性欲。不同身体功能对睾酮水平的阈值不同:勃起功能约需200 ng/dL,而肌肉和骨骼需要更高水平。

  4. 勃起功能障碍的动脉-静脉机制:ED常见的是静脉漏(静脉闭合功能障碍),血液流入阴茎但无法保持。年龄增长导致阴茎肌肉萎缩和纤维化,无法对静脉壁施加足够压力,从而导致静脉漏。

共识发现

  1. ED的患病率与年龄成正比:40岁男性约40%有ED,50岁约50%,依此类推。这不是衰老本身导致,而是随年龄增长获得的共病条件引起。

  2. 睾酮治疗与前列腺癌: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睾酮替代治疗与前列腺癌风险没有关联。美国泌尿学协会2018年指南明确指出了这一点,颠覆了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

  3. 静脉漏是ED最常见的生理原因:约一半的ED病例是由静脉漏引起,而非动脉供血不足。这解释了为什么阴茎束带等辅助装置对某些患者特别有效。

  4. 健康男性睾酮水平不应随年龄自然下降:新研究表明,健康男性总睾酮不应随年龄明显下降,影响睾酮下降的主要是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而非年龄本身。

深入视角

不确定区域

  1. 新型ED治疗选择:冲击波治疗、干细胞治疗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等新疗法仍缺乏充分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其中冲击波治疗显示出最有希望的初步结果,但科学证据仍在不断累积中。

  2. 芬斯特莱(Finasteride)后综合征:一小部分使用芬斯特莱(用于脱发和前列腺增生)的男性可能出现持续的性功能障碍和心理问题。机制可能与神经甾体代谢改变有关,但确切原因和发生率仍存争议。

  3. 睾酮受体敏感性个体差异:每个人的雄激素受体敏感性存在基因差异(CAG重复序列长度),这可能解释为什么相同的睾酮水平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出不同的临床效果。目前临床上尚无标准化测试。

思维扩展

  1. 勃起功能的"使用-保持"模式:正如肌肉需要锻炼以保持强壮,阴茎组织也需要定期勃起以维持健康。这暗示了性功能维持可能遵循类似"使用它或失去它"的规律。

  2. 前列腺癌与睾酮关系的新范式:新兴研究表明高剂量睾酮可能对某些前列腺癌有抑制作用,这与传统观点完全相反。双极雄激素疗法(交替使用高剂量睾酮)显示出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潜在益处。

  3. 阴茎弯曲症的心理影响:超过7-9%的男性患有阴茎弯曲症,这不仅是身体问题,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影响和抑郁。认识到其普遍性可减轻患者的孤立感和耻辱感。

个性化考量

  1. 睾酮治疗应基于症状而非数值:由于雄激素受体敏感性的个体差异,治疗决策应优先考虑症状而非仅仅是睾酮水平。某些人即使在较低水平(如300 ng/dL)也可能没有症状。

  2. 对生育要求的男性:若仍有生育计划,应避免直接使用外源性睾酮,可考虑克罗米芬(Clomi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鼻内睾酮(Natesto)等替代方案,这些对精子生成影响较小。

  3. 心理因素与ED的复杂关系:部分ED病例主要源于心理因素。如果能在自慰时勃起或有晨勃但性交时有困难,这通常表明是心理性ED。这类情况可能需要性治疗而非仅仅是药物治疗。

  4. 不同年龄群体的治疗选择:年轻男性(40多岁)可先尝试hCG提高内源性睾酮;老年男性可能更适合枸橼酸睾酮(enanthate)而非环戊丙酸睾酮(cypionate),以减少钠潴留和水肿风险。

遵循这些基于强证据的指南,并结合个人情况做出决策,可以有效改善男性性健康问题,提高整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