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筛查与治疗的实用指南
原始文件:#39 - Ted Schaeffer, M.D., Ph.D.: How to catch, treat, and survive prostate cancer - Peter Attia (3_21_2025 12:50:02 AM).md
原文链接:https://peterattiamd.com/tedschaeffer/
确定行动指南
核心筛查建议
建立基线PSA数值:40岁开始进行PSA测试,建立个人基线值。健康40岁男性PSA应在0.5-0.6 ng/ml左右,50岁约为1.0。
采用分层筛查策略:如PSA结果异常,应进行更精确的检测,包括:
- 计算PSA密度(PSA数值÷前列腺体积):超过0.1需进一步评估
- 进行4K评分或前列腺健康指数(PHI)测试:这些测试能更准确区分致命性前列腺癌风险
异常指标后进行多参数MRI:如果PSA密度高或4K/PHI测试异常,应进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特别关注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
仅在必要时考虑活检:只有当MRI显示异常病变,或虽MRI正常但PSA密度持续高时,才建议进行活检。进行活检时应同时对可疑病变和前列腺的六个区域取样。
了解Gleason分级系统:现代前列腺癌分级使用1-5级分组系统,用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并指导治疗决策。
实施要点
- 避免过度治疗:并非所有前列腺癌都需要积极治疗,低侵袭性前列腺癌可能适合主动监测
- 寻找有经验的医生:寻找熟悉多参数MRI解读和最新筛查指南的专业医生
- 定期随访:PSA异常但未进行活检者应每6-12个月重复检测
- 活检前了解风险:现代活检并发症率低,但仍有出血(常见)和感染(不常见,<1%)风险
核心解析
关键机制与原理
PSA生理角色:PSA是前列腺产生的蛋白质,主要功能是液化精液。少量PSA自然进入血液,前列腺越大,泄漏越多,年龄增长也会导致数值上升。
PSA升高原因:前列腺体积增大、炎症和癌症都可导致PSA升高。重要的是,即使PSA值正常,10-15%的患者仍可能存在致命性前列腺癌。
肿瘤侵袭性与雄激素关系:研究表明,低雄激素输出的肿瘤反而可能是最具侵袭性的。高雄激素输出肿瘤虽然也具侵袭性,但对雄激素剥夺治疗特别敏感。
筛查如何降低死亡率:系统性筛查已显著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和诊断时已转移的病例比例,这不仅是由于提前诊断偏倚。
共识发现
- 前列腺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Walsh手术法)已将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尿失禁风险约4%,性功能恢复率高(50岁患者>90%)
- 积极治疗存在风险,但筛查和早期干预的整体益处对高风险患者超过风险
- 多参数MRI显著改善了诊断准确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活检
深入视角
不确定区域
睾酮替代治疗与前列腺癌:目前证据表明,生理剂量的睾酮替代治疗似乎不会加速或导致前列腺癌发展,但研究仍在继续。
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的作用:可减少前列腺癌总体风险,但有可能选择性促进更具侵袭性的肿瘤。如用于控制前列腺增生,应了解这一潜在影响。
雌二醇与前列腺癌:雌二醇水平升高可能与前列腺癌有关,但尚不清楚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性。
个性化考量
- 年龄因素:50岁以下男性从积极筛查中获益最大
- 家族史: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应提前开始筛查(45岁或更早)
- 前列腺慢性疼痛:如出现慢性盆腔疼痛,可先考虑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按摩可能有助缓解症状,无需立即使用抗生素
研究新方向
- DNA修复通路突变(BRCA1、BRCA2、ATM等)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正成为预测治疗反应的重要标志物
- 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约11-12%存在这些突变,使他们对PARP抑制剂特别敏感
- 肿瘤基因组检测正在帮助预测对免疫疗法的反应
前列腺癌的筛查和治疗已显著进步,现在我们有更好的工具来识别真正需要治疗的高风险癌症,同时避免对低风险癌症的过度治疗。关键是采用分层筛查策略,结合PSA测试、先进生物标志物(4K/PHI)和多参数MRI,仅在必要时进行活检和治疗。